明代學者洪應明在《菜根譚》里寫道:「一場閑富貴,狠狠爭來,雖得還是失;百歲好光陰,忙忙過了,縱壽亦為夭。
」
意思是:拚命爭來一場對生命無意義的富貴,即使得到了,還不如不要;匆匆忙忙度過百年光陰,即使壽命很長,也如夭折。
錢財,只有人活著的時候,安全地享用,為生活服務才是有價值的,生命盡頭,就要做好失去一切的準備了。
林則徐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:「子若強於我,要錢有何用,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;子若不如我,留錢有何用,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。
」
聰明的老人,在過了七十歲以後,早做打算,保留好良好的家風傳承,安排好家產的分配,才會真正造福子孫後代。
有人總結說:「人這一生,0歲出場,10歲成長,20歲彷徨,30歲定向,40歲打拚,50歲回望,60歲告老,70歲搓麻,80歲曬太陽,90歲躺床上,100歲掛牆上。
生的偉大,死的凄涼。
」
太消極的人生,一定不好。
太積極的人生,又會很累。
人生最大的智慧,就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種平衡。
三毛說:「天下萬物的來和去,都有他的時間。
包括人的生命。
」
萬事萬物,遵循自然的規律,順應天道,順應天命,才是正途。
莫言說:「人生四然,來是偶然,去是必然,盡其當然,順其自然。
」
人過了七十歲,悟透人生四然,安穩渡過晚年,足矣。
7/7